您的位置 首页 职高资讯

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八六年中专毕业)

1990年3月闫西龄在他的书斋省里点名让我去命题  1978年我的工作单位是聊城地区师范(或说是聊城师专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因为当时师专和师范是一套人马1…

1990年3月闫西龄在他的书斋

省里点名让我去命题

  1978年我的工作单位是聊城地区师范(或说是聊城师专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因为当时师专和师范是一套人马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两个牌子)这年5月12日学校领导通知我:17日到省教育局(即现在的省教育厅)报到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参加全省中专统一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的命题工作,还讲:“让你去,是省里提名的,并经地区教育局和学校共同研究后认为你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符合条件,同意你参加”。当时我曾想我和省教育局的同志都不认识,省里为什么提名我参加全省招生考试命题这样重大工作呢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

  后来我才知道,原因是在这之前,我给省教育局教材处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组写过一封长信,对当时高中化学教材的科学性问题提出了18条修改意见,其中17条被采纳。我发信不久,省教材处就给我回了信---我至今现还保留着,这信肯定了我的意见及17条被采纳的情况。由此省教材处对我有了了解。

当时的中专是很吃香的

  顺便说明,当时的中专是很吃香的,考上中专后,不仅能成为非农业户口(这是当时农业户口人员梦寐以求的)而且国家包分配,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那时考上中专比现在考上大学本科都好。当时考上中专也不容易。

  就1978年而言,全省中专(含技工学校)共招收了38900人,而报考人数达135万多人,录取率仅为2.9%,即平均35人才有一人被录取。那一年在我省计划招收大学本、专科生15560人,报考人数30余万,录取率约为5%,即平均19人录取1人。可看出当时中专的录取率比高校的录取率低许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那年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都允许报考中专。

命题之前的政冶、政策学习

  我按通知要求于5月17日到省教育局招待所(现在的山东省教育大厦位置)报到。随后知道全省中专招生考试的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每科命题人员3人,组长1人,共计16人。命题工作并非马上开始,而是要先参加全省大中专招生工作会议,并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学习。这是当年政治环境所要求的,也是那个时期的工作特点。

  18日上午参加了全省大中专招生工作预备会议,18日下午至22日参加正式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心思想是肃清“四人帮”在教育战线上的流毒,实现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会上还传达了全国大中专招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文件;总结了我省1977年招生工作的经验教训;传达了我省1978年大中专招生计划、政策以及某些具体要求和做法。会议主要由省教育局副局长宁汉戈主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高维真局长传达,其余文件、讲话由省招办负责人胡家骏处长和马庆水副处长(以后曾任省教育厅副厅长)传达。会议还用两天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共分大学、中专、地市三个组。我们命题人员先后参加了三个组的讨论。会议期间几乎每晚上都安排与会人员集体去看电影或戏剧(其中在山东剧院看了郭沫若编剧的蔡文姬)。这样的会议模式在那个时期很有代表性。

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八六年中专毕业)  第1张

当年高校和中专的招生计划及相关要求

  会上公布的1978年全国高校招收本、专科生28.5万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77年是各省命题),由各地市组织考试,各省统一阅卷;全国中专(含技校)招收45万人,由各省统一命题,县(区)组织考试,地市组织阅卷。文件规定,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中专,但年龄不能超过22周岁。

  用现在的观点看,让高中毕业生报考中专是难以理解的。这实际上是由那个时期的初、高中教育状况所决定的。因为“文革”期间,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片(管区),高中不出公社(即目前的乡镇)”。也就是说初、高中的数量非常多,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并且那个时期小学是五年制,初、高中都是二年制,而且要“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体力劳动占去了很多时间。这样的结果是初、高中数量多,而教学质量低。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也希望中专即招初中毕业生,也招高中毕业生。为了避免因学生文化程度差别太大给教学带来困难,招生文件要求各中专在考生填报志愿之前,就明确公布本校是只招收初中毕业生,还是只招收高中毕业生,还是某些专业招初中生,某些专业招高中生。

全省招生和命题工作的组织领导

  5月23日省招办召开会议。当时的省招办并不是有编制的常设机构,是从省教育局的某些处室及某些学校或单位抽调的人员组成(各地市、县区的招办也如此)。当年省招办主任是山东工学院的刘敏同志,平时主持工作的是省教育局计划财政处处长胡家骏同志。

  这天的会议上,胡处长宣布了省招办的内设机构:行政组、大学组、中专组、宣传组、考务组、中专命题组,并宣布了各组的负责人及成员。命题组的组长是省教育局高教处的齐滋忠同志(以后曾任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副组长是省教育局教材处的王恩大同志(兼数学命题,以后曾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省电大校长),另一位副组长是昌潍地区(后来改称潍坊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于敬德同志(兼政治命题),其余13人分别选自高校、高中或中专等单位,年龄最大的是山师政治系的张季平教授56岁,年龄最小的是我32岁。这天的省招办会议还宣布,由于命题人员下步要处于长时间封闭状态,所以放假10天,6月2日在省教育局招待所重新集合。

  可以看出,当时参加命题工作是公开的,命题人员所在单位及家庭周围的人都是知道的,放假回家,命题人员的命题身份也不保密(省教育局也没要求保密)。我回到家中和平时一样的生活。有关学校或老师也没有让我划考试范围或指考试重点,更没举办中考辅导班或作辅导报告之类(如果搞,会有千万学生参加)。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或考生让我划考试范围或出些打靶题,我一律婉言谢绝,无可奉告。

  6月2日命题组重新集合后。学习讨论邓小平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一天,自由支配一天。5日上午宁汉戈副局长、胡家骏处长到命题组,年近70岁的宁副局长讲了他亲自寻找联系命题地点的情况和命题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命题地点是荣城县(当时属烟台地区)某部队招待所。出发时间定于6月10日。

讨论学习命题指导思想和要求

  6月6日和7日的工作议程主要是听取省教材处关于命题工作意见。教材处的同志首先介绍了我省近几年中学教材的版本及使用情况,介绍了我省去年招生考试命题的经验和教训;对似定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讨论;发放了命题所需要的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料。

  最终确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1)对教育革命有促进作用。因为当时是“文革”结束不久,“革命”二字还是要出现的语言,实际上是“贴标签”。至于“教育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命题才算促进“教育革命”,我认为大家都是不清楚的。(2)对中学教学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那时曾大讲高考、中考是教学的指挥棒。(3)有利于择优录取。

  确定的命题原则、要求是:(1)命题依据的教材以现行初中教材为主,但要结合往年教材。命题不能超出教材。要特别注意从过来几年所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共同的教学内容中选取命题。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当时即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也允许过来几年的往届生报考,并且过来几年,几乎每年使用的教材版本都不相同。(2)命题中基础知识(含基本理论)占40%,基本技能占30%,考察能力和有难度的综合性题占30%。也要求要考虑到有众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由于录取率低,所以试题要适当难些,并具体指出每100名考生中有2—3人能答满分(或接近满分)即可。当时预计的录取率为4%左右(实际录取率为2.9%)。(3)要使考生成绩拉开距离。(4)不出偏题、怪题。(5)凡看到的复习题纲、辅导材料等资料上的题在命题中不能出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不能正面出现。命题人员要下功夫,努力自行设计、自行编写考题。当时各地为中考、高考编写了大量复习材料。省教育局让教材处通过多种渠道搞来许多复习资料交命题组,以便命题时避开这些资料上的题目。(6)命题要体现时代精神。(7)命题和答案要同时脱稿。命题及答案印刷时要由命题人员对版校对。所以有这一条,说是接受去年的教训。

讲政治、讲纪律、领导重视

  6月7日下午胡家骏处长主持召开命题组会议,宁副局长和高教处许处长到会讲话(当时全省中专工作由高教处管理)。会议内容主要是:宣布命题组成立临时党支部,齐滋忠任支部书记,于敬德任副书记;着重讲了保密纪律。进入命题、印刷阶段后断绝一切个人的对外联系,试题要绝对保密。命题组对外称是编教材的,不能讲是命题人员。

  6月8日上午省文教卫生办公室(简称省文办)副主任丁方明,作为省招生委员会(简称省招委)副主任会见命题组全体同志。他讲:“省招委主任高启云同志因公去青岛了,让我代表他和省招委来看望大家。”然后对命题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那时省招生办是省招委的办事机构,全称是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但省招委并不是有单独编制的实体机构,而是由省委、省府领导及教育、财政、计划、公安、人事等部门负责人兼职组成,其办事机构——招生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局内。各地市、县区也是如此。这样招生机制一直延续下来。

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八六年中专毕业)  第2张

  6月8日下午省教育局长高维真会见命题组全体同志并共进晚餐。高局长除了对命题工作提出希望要求外,还讲了几句使大家印象很深的话。他说,你们的命题是肩负全省几千万人重托的工作,很重大,也很辛苦,是应该记大功的。今天咱们认识了,以后教育上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但我年纪大了,记性、眼力都不好,以后见了面,你们会认识我,但我不一定认出你们,届时,可不要说我架子大。

极其认真慎重的命题

  命题组6月9日10日休息,10日晚乘火车卧铺去烟台。11日在烟台地区教育局招待所吃早饭后,乘烟台地区教育局的车于上午10点到达命题地点:荣成县埠柳公社姚家山54702部队某团部招待所。此地向东离海边6里,向东南离旧荣成(城厢)12里。这个招待所很小,有近20间的平房组成,仅供部队的客人用。我们去后占用了独立的一排平房(含会议室),并由部队昼夜站岗护卫。该团部还抽调水平高的炊事员为命题组做饭,伙食标准也很高。部队同志称我们专家。虽然我们讲是编教材,但团部领导心里都明白我们是干什么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不和我们交谈。但不断争求我们对食宿、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为我们积极创造好的条件。

  命题工作是6月12日开始的,大家的工作十分投入。在阅看教材、资料的基础上。苦思冥想地自行设计、编写试题。特别是在试题难易程度、分量及如何拉开考生距离等方面下功夫最大。命题的方式基本上是各学科的三人每人首先各自出一套题,然后从三套题中选取都认为合适的题目组成一套试题,再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或者推倒重来这样一个讨论、研究过程,最后形成一套三人都感到能遵循省教育局提出的命题原则和要求的试题(当时叫A组题)。接着再出一套B组题(又叫备用题),是在A组题被泄露的情况下才派上用场的递补题,其分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和A组题相当。6月22日命题及答案全部脱稿。然后将草稿纸等有试题信息的纸张全部销毁,不留任何痕迹。23日命题组由部队同志作向导乘车去成山角游览。那时成山角完全是天然状态,游人也极少极少,当然也不收费。

  6月24日命题组的正副组长及部分组员回济南,向省教育局领导汇报命题结果。留在部队招待所的同志可集体到附近海湾等地游玩。在该招待所期间几乎每周末都和部队同志一起看电影。7月6日到省教育局汇报工作的同志返回部队招待所,宣布命题被批准通过,进入印刷阶段。印刷地点是莱芜的某部队印刷厂。命题组的五位同志曾前去该印刷厂,负责试题的校对工作。当时没有激光照排,完全是铅字排版印刷,并将试题按每考场人数装袋密封。整个印刷厂封闭式管理,完全处于绝密状态,直到7月27日下午考试结束。

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八六年中专毕业)  第3张

命题定稿以后

  7月11日命题组告别54702部队招待所。中午在烟台地区教育局招待所用餐,傍晚到达莱阳农学院招待所。该院热情接待我们。在此一直住到7月21日。在这段时间命题组除学习一些中央文件外,集体参观了莱农的实验室、园艺场、农场和校办工厂;游览了莱阳县县城和著名芦岗莱阳梨林区;到海阳县英灵山陵园瞻仰了革命烈士墓;到栖霞县参观了牟二黑庄园,当时叫阶级教育展览馆,在半年前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2日上午命题组离开莱农乘火车到达目前的胶州市(当时称胶县,属昌潍地区)住该县第二招待所,直到工作结束。23日集体去青岛游览,并在晚上和阅大专化学卷的同志一起到影院看了香港拍摄的电影《屈原》,夜12点回到胶县。

命题总结会议和纪念品

  全省中专招生考试7月26日、27日进行。27日在胶县省招办为命题组进行了结束工作的一些安排:上午茶话会,中午宴会(当时叫会餐),下午总结座谈会,宁汉戈副局长、胡家骏处长等同志参加。中午的会餐有酒。这是命题组成立以来第二次有酒的用餐(第一次是高维真局长为命题组的送行宴)。当时的会议或活动用餐不上酒,没有酒是一种常态。大家都认为命题组有两次酒宴已经是高规格了。

1978重庆中专招生人数(八六年中专毕业)  第4张

  下午胡处长主持召开命题工作总结座谈会,宁副局长讲话,他重点讲到,从考场反馈的情况看,命题水平高、质量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命题、印题工作量大,时间长,没出现泄密,保密工作非常好,任务完成的很圆满。他代表省招委和省教育局对命题人员提出表扬,并通知所在单位。接着他讲,大家辛苦而出色的完成了这么重大的任务,应该发点纪念品。我们经过商议,决定每人赠送一套书,并强调说,赠书对学习和工作有益,不能说是“物质刺激”。年迈的宁副局长所以讲这番话,是因为那时的会议、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是不发纪念品、礼品或奖金的,而且 “文革”时期大批“物质刺激”、“金钱挂帅”的影响还存在,还怕被扣上“不讲革命而搞物质刺激”的大帽子。接收者也怕被说成是“贪图物质利益,革命觉悟低”。当时大家从思想上也确实认为命题就是一项革命工作,也没有要求发礼品或钱财的想法。听到每人发一套由省招办盖章签赠的书,都很满意。所发书是清末名著《官场现形记》(上、下册共1083页,定价2.65元)。

  据当时有关同志讲,买这套书还费了不少劲,跑几个书店才选购到的。原因是那时书店里书的品种还很少,又想买有点特色、平时不易看到的书,所以跑几个书店才购到这套刚批准出版的《官场现形记》。总结座谈会最后(也是全省中专招生考试结束之时)宣布,历时70天的命题工作结束,大家返回各自的工作单位。

  诸位读者朋友,我如实(原汁原味)记述了39年前全省中专统一招生考试的命题工作,和目前这类工作相比,你有什么感悟呢? (2018.2.8修订稿)

  作者闫西龄:聊城市教育局退休干部,茌平县人,山大毕业,研究成果(获奖)和著述颇丰。中学高级职称,聊城地、市拔尖人才。2014年被评为聊城市“最美公益老人”。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oes-maker.com/post/17963.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